本周五,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、由霍建華主演的影片《捉迷藏》終於上映了~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不過相對於前期的萬眾期待,結果還是有些出乎丸子意料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吐槽聲一片,到目前為止豆瓣5.9的評分也顯然不盡人意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同樣是由韓國電影翻拍而來,去年上映的同類型的影片《我是證人》也是毀譽參半,6.1的評分勉勉強強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在拿韓國電影翻拍這個點上,不少觀眾一直有著難以化解的心結:又翻拍!像小學生抄作業一樣,即便抄得工工整整,但有意思嗎? 不得不承認,思密達這些年在電影上取得的成績還是很突出的。愛情倫理、犯罪、恐怖,在這幾類的影片中,韓國已經做到了一個很棒的水準,尤其是犯罪題材的影片格外引人注目,雖偶有水貨出現(好吧,很不幸《捉迷藏》就挑了這麼個水貨翻拍),但大批量被中國觀眾奉為神級佳作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其實單純看翻拍,抱著好故事再分享的心態看倒也無傷大雅,就當是個學習的機會也不錯。但是,有一點各位還是要清楚,觀眾真正反感的並不是翻拍,而是在各種嫌棄背後的潛台詞:你tm難道真的自己整不出像樣的東西了嗎!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不難發現,近幾年裡犯罪類的影片在國產電影市場中慢慢佔據了一席之地,這跟觀眾的口味自然是分不開關係,獵奇的心理讓每個人都想撥開迷霧見真相,而虐殺心理則讓人們試圖從各種驚險刺激中尋到快感。當然~丸子我對這類作品也是有著迷之熱愛~ 但是這一題材想真正做到好看還真不是件容易事。故事完整性、邏輯縝密性、層層遞進的脈絡以及最終帶給觀眾的震撼,每個環節都要到位。儘管這一類型的國產影片呈現逐漸繁榮之勢,但還是有很多觀眾會不時放出狠話:你永遠都拍不出《殺人回憶》那樣的電影!你永遠都拍不出《熔爐》那樣的電影!你永遠都拍不出《黃海》那樣的電影!你永遠@*#¥%*……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拋開“外國月亮比較圓”這種部分人的主觀情愫,觀眾們的這些說法有道理嗎?有!真的是這樣嗎?那倒也不完全是。 縱觀這些年韓國的犯罪電影,之所以這麼出色不外乎有這麼幾方面的因素。

首先,有一大批愛好此題材的電影人一直在這條道路上精益求精著,比如樸贊鬱、奉俊昊、羅宏鎮這幾位“犯罪屆”扛把子的導演,大環境如此拼,想不好都難! 其次,一部電影好不好看,歸根結底還是故事。韓國犯罪電影的故事質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,能挖掘創造出一個好故事並有能力把它清晰完整地講述出來,電影基本成功一大半。 除此之外,演員演技、畫面製作以及配樂等等這一系列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,相信但凡看過一兩部的觀眾都可以自行體會到。 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點,這決定著韓國犯罪片為什麼能上升到一個不一樣的高度,那就是這些電影骨子裡都有著一種內在氣質,這種氣質是一種歇斯底裡的痛與恨。簡要聊完韓國這邊的,各位不妨再跟著丸子一起來對比看下國產犯罪電影,對於觀眾痛訴的那種“永遠不可能”到底有幾分是有幾分不是。

首先,我們可以把電影環境、故事素材、演員、製作等等這一大兜因素打包為一個大方面來看。 犯罪題材電影因為自身所具備的刺激性,其實很容易被商業化,加上這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浮躁氣息,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打著“燒腦”噱頭的大片出現,動輒就什麼槍戰、爆炸、飆車,有事沒事的整座城市就會陷入全民危機,然後 “乒乒乓、砰砰砰、哐哐哐”,電影結束。故事講得啥?不知道。。。。。。燒腦一點都沒有,燒眼燒耳是真的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很典型的如上個月上映的《驚天破》,從最初曝光的預告片和海報來看謎點重重、噱頭十足。劉青雲和謝霆鋒兩位影帝的加盟也讓人心生更多期待,兩位曾經合作過的《消失的子彈》同樣是一部犯罪片,當時的效果還算不錯,至少是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講了一個故事,民國風的偵破推理情節也別有一番風味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這一次的《驚天破》不得不承認名字取得很好啊,真的是名副其實!就是驚天的“破”!邏輯混亂、情節蒼白,所謂的驚天大秘密完全就是故弄玄虛,什麼移植器官、細胞記憶、七星陣布局,是想讓觀眾看部魔幻風警匪片?估計剛開始拋出的格局太大,最後自己都圓不回來了。更要命的是特效也毫不走心,一部大片做出5毛效果也挺不容易的。豆瓣評分只有3.9分,只想說真可惜了兩位演員了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能與之有明顯對比的是同樣十月份上映的《湄公河行動》,雖然其中也帶有商業片的味道,但至少能看出十足的誠意。動作或是場面,都夠好看。扔掉視覺效果,單看故事也夠精彩,有頭有尾線路清晰,節奏明快沒廢話。最重要的是看過之後能讓觀眾心裡有種要炸裂的感覺,這就已經成功了。這部作品的出現總算是挽救了整個國慶電影檔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要說中國沒有好導演?肯定不是,老中青幾代在那擺著,觀眾有目共睹。沒有好演員?當然也不是,多款風格任你挑選。整不出好故事?如果是那麼曾經也不會有《霸王別姬》、《活著》這些電影的存在。至於製作水平神馬的,這些自然都不是主要問題。不只是犯罪片,但凡想做一部真正走心的電影出來,浮躁是最需清除的障礙。難道韓國就沒爛片嗎?當然有,但是相比之下,真的少得多。

在韓國,很多導演都是幾年才拍一部片子,不是效率低,而是在這期間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劇本的研究和故事的打磨中,對於編劇、對於內容都是極其重視。 而且有專業人士也提到過,韓國導演入門門檻要求很高。想成為導演?OK~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,一是畢業於頂尖電影學院,有著深厚的專業學識。不過想畢業特別難,條件非常苛刻,即便是畢了業也得從打雜幹起,千錘百鍊後才能被喊一聲“導演”。第二條路則是直接從打雜開始一點一點幹,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做到導演,當然這條路的難度係數不用多說更是顯而易見。對比看國內現在人人都能當導演的現象,不禁有些汗顏。。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同時,韓國演員的片酬在總製作費用中只是占很小一部分,頂級演員的片酬也不過有人民幣600萬左右,大部分的錢自然是花在了刀刃上。高質量的團隊加上無數次推敲研究過的情節,相比起國內那些請幾位明星撐場演繹故弄玄虛、蒼白無力的故事、一陣“砰砰砰”後便結束的犯罪電影,孰優孰劣一看便知。國產犯罪片的確還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,觀眾的口水不是沒有道理,但當然了,我們不能否認還有很多一直在堅持著的中國電影人,近些年也有很多口碑不錯的電影。比如13年上映的、連思密達都想翻拍的《全民目擊》、向經典致敬的《十二公民》、根據演員吳若甫綁架案件改編的《解救吾先生》、獲獎頗豐的《烈日灼心》以及在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《心迷宮》,雖然不能說是百分百的好,bug和瑕疵也會存在,但是這些作品的用心和呈現出來的內容能讓我們慢慢燃起一些希望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如果說剛才這些是犯罪電影具備了好看的外表,那麼之前說的那種氣質就是內在的深度了。所以,重點來了。韓國的那些犯罪片之所以能被捧到神殿上,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揭示的主題相當深刻,這種深刻就好比是拿把刀毫無顧忌地捅到你的胸口,但還不夠,得繼續不停地往裡鑽,即便刀拔出來了,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還會一直持續著,它能讓你在看過之後去反覆思考些東西,而不是暫時腎上腺激素增長過後就再沒什麼感覺了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這些電影幾乎很少帶有正面情緒,而是偏愛揭傷疤,社會的傷疤、政府的傷疤,就是要讓你看清最黑最髒的一面,比起我們偏愛的合家歡happy ending,這種真實的疼痛帶給人的震撼是無法比擬的。

這件事情,其實大多數人都明白,但這樣的電影我們不是做不出來,而是沒辦法做。不可避免地,還是要說到電影審查制度了。要知道,韓國現在是沒有電影審查制度的,當然,這也需要一個過程。

曾經韓國對電影也是有著很嚴格的審查制度,直到1984年,審查制度被廢除,電影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間。之後1998年,電影分級制度建立,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:全民、12歲以上、15歲以上、18歲以上可以觀看和限制放映。這樣也算是在規範中自由前行,加上韓國對本國電影產業實行“援助但不干涉”的原則,才使得那些黑暗的、醜陋的、血腥的、暴力的因素能夠極其真實地出現在觀眾面前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經典犯罪片《殺人回憶》中,真相石沉大海,兇手逍遙法外,他可能是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,你卻永遠無法將他繩之以法,這樣的結局簡直要把人折磨瘋!若是放在國產電影中,審查者們腫麼會允許正義戰勝不了邪惡??!!而同樣脫胎於真實事件的《熔爐》則是徹徹底底對社會、政府的批判,全片都透著一種歇斯底裡的絕望,這是一部足以讓你抑鬱的電影。假設我們也來一部這樣電影,估計結果是:途徑總局,一刀河蟹,電影結束……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在這個有妖尚可有鬼不成、只有精神病沒有殺人狂、百姓永遠安居樂業的國產電影大環境中,帶著鐐銬的舞蹈實在太難。有心深刻也不能深刻,想拍不敢拍、敢拍不給放,只能不輕不重、隔靴搔癢,這感覺讓人憋屈難受。 電影審查制度這個關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,短期內我們的確還拿不出一部真正可以媲美《熔爐》之類的電影,但我們仍舊懷揣一線希望。在今年的中美電影高峰論壇上,帶著最新犯罪電影《追兇者也》亮相的導演曹保平就“犯罪題材特別容易踩審查紅線”這個問題給出了八個字: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。一部真正有感染力的作品也必定能打動審查者,能有更多的動人作品出現才是王道。而對於電影《心迷宮》當初為了過審在影片最後加上了兇手自首交代的字幕,導演忻鈺坤說:“再過十年,可能片尾不需要交代字幕了。”期待那一天的到來。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電影環境消磨了誠意,電影制度制約了高度,國產犯罪電影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
但在最後,丸子還是想再多說一點。當各位觀眾盆友們在因為恨鐵不成鋼而不停指責謾罵時有沒有想過,在扼殺優秀影片的道路上有沒有你、你、還有你的功勞?

棒子的犯罪電影,我們究竟要追幾條街?

想當初《十二公民》上映時,除去各種費用,對於1300多萬的票房,發行方實際是賠錢的。而當年陸川的《可可西裡》可謂是冒著各種危險、克服了極大的困難才拍攝完成,之後的口碑也是相當之硬,但是最終不到600萬的票房讓他屁股都快賠掉了!假如拍了一部又一部,部部虧得本都沒有,可能很多導演都轉向“砰砰砰”類的片子了,能真正堅持到最後的絕對都是好樣的鐵人!即便有一天我們真的拍出到達《殺人回憶》《黃海》那樣深度的電影,你會選擇去看嗎?還是說更多的會被《小時代》、《爵跡》這樣的影片吸引?好吧,這倒也是個問題。

轉自:ddnews.me

arrow
arrow

    流連千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